联系我们
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落地生根”
作者: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阅读量:时间:2019-03-05

640 (3).jpg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五年来,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统筹布局、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益显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三地知识产权一体化工作正不断深化。2016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京津冀三地政府《关于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会商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的签署,不仅让“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落地生根”,更让打造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成为全国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重要发展极的伟大设想“开花结果”。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着眼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有效促进了京津冀创新要素自由合理流动,进一步提升了创新效率和创新收益,助推了三地产业合理布局。


长久以来,京津冀是我国知识产权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产业基础良好、专业人才集中、发展资金充裕,但专利布局的不均衡,让三地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为此,《议定书》要求,“一局三地”要在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协同知识产权运用、共享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新的合作机制的探索。《议定书》签署3年来,相关工作开展顺利。


“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工作已步入常态化。”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一体化的相关工作均已启动,并形成以“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为核心,以“一揽子”重点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为支撑,以具体操作章程为保障的协同工作机制体系。


除顶层设计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布局的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也在渤海之滨“轮番登台”。“一局三地”携手上线运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京津冀重点国有企业、高校院所等国家财政投入产出的知识产权市场流转与价值实现;在河北设立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华北调度中心,统筹调度华北地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侵权案件的执法协作,快速调处京津冀重点行业知识产权重大案件;在天津成立中国知识产权华北运营中心,服务知识产权区域一体化……这些有力举措,让创新者一次次地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让创新主体对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充满信心。


打破“一亩三分地”,共绘发展新蓝图。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的引导下,三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为了更好地探索发展路径,积累工作经验,积极主动地合力开展相关工作。“我们共同举办了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高层论坛,签署了《京津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合作计划》;成立京津冀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工作体系建设。”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一致表示。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多部门也出台举措,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落到实处。以北京市为例,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海关推出了京津冀三地海关知识产权案件协查通报、信息互换、风险联合布控等措施,打造全新合作模式;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积极为京津冀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多年的探索,让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从最初的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2019年,我们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组织开展京津冀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完善京津冀跨区域联合办案协作机制,推进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工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五年耕耘,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累累硕果,放眼未来,立足“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工作也将绽放出美丽繁花。